臨終一念,生死如何了?


淨土宗臨終時唯唸『阿彌陀佛』,
禪宗至臨終時要保持一念明覺 ;究竟
該如何了, 請諸位師兄指導。
善聽 合十 阿彌陀佛
1999.4.30AM

姓名:善聽(163.32.142.139)於99/04/30(00:14)發表

臨終一念有那麼重要嗎?
我的感覺一直是人們太重視思想,太重視意識,反而忽視行為的重要!
譬如砍樹,如果我想要此樹倒向東方,我必從東面砍起,令其順勢倒向
東方,在砍樹的同時你當然可以心念口說"倒向東方,倒向東方",但是
什麼才是樹木倒下方向的力量呢?
與其重視臨終一念,不如重視日常行為,看你想倒向何方,就從那面砍
起吧!
姓名:錦書(210.244.19.142)於99/04/30(01:31)回應

不懂 ; 請錦書師兄再白話些 謝謝 :

善 聽
姓名:善聽(163.32.141.233)於99/04/30(10:55)回應

這應分生死當時瞬間你意識是否尚保持清醒或不清醒
若清醒時就如同前面我所述,脫體出離後你可以你平日之清淨心
觀想溶入自性體光及虛空,或者全體意念鬆放,心念阿彌陀佛隨它去,
但變幻之間切莫驚慌,然後最終真正之結果會怎樣.....莫宰了.....
如不清醒時,此時就像作夢一樣,糢糢糊糊,隨著你平日之意識流轉,
或者過去之潛意識釋放,即過去所種子業皆會釋出,所以所謂成佛要
好幾萬劫之淨化,就是這道理吧!
清醒與不清醒是很難去確保的,上面所講祇是過程,誠如錦書及不忙兄
所說不必刻意注意或者練習追求它,但是也應能體會它,免得萬一它真
正來了,你因不了解而驚慌,
對於現在我們的重點應該是平日即能養成清淨心,慈悲心,正氣不畏心
.....將來不管於那刻是清醒或不清醒應皆能有較好的結果

上記僅限參考
姓名:疑惑者(203.66.247.253)於99/04/30(13:51)回應

善聽大德:我嘗試再清楚表達我的看法,提供你參考!
首先,此議題的重點並不在"臨終一念",而是在"生死如何了",
然而生死之事,牽涉太多觀念問題,包括常見,斷見,...等...

若就此議題而言,則是認為"念"(即意識),具有主導生死的重要力量,
這是就目前所衍生的看法,因為眼前的人生似乎是意識在主導,似乎是
意識的走向在引導著人生,由此衍生死後的走向,也似乎是此意識在銜
接,所以才會認為"臨終一念"是如此的重要!

意識真的是如此重要嗎?單單"臨終一念"就有如此決定能力?
如果你接受意識如幻,並無實際,僅僅如同五根接受刺激後的反應般,
只是綿密的意識流,令人誤以為有一致性而已,當刺激結束,反應即消
失,即使殘留,也將模糊不全!

就此議題的思考,我個人是不重視臨終一念,而是重視日常生活,其實
這很簡單,譬如考試,平常努力念書,臨考時自然應答自如,只有那些平
常愛玩,考試一到,才用小聰明想要pass過關,任何小聰明都抵不上努
力念書的實力!!!

面對生死,靠的就是實力,而非臨終一念,究竟實力是什麼?你認為呢?
話又說回來,生死又是什麼呢?
姓名:錦書(139.175.56.228)於99/04/30(22:49)回應

錦書師兄 :
您的回應我以下載 , 我會仔細省悟 , 謝謝您 。
若有其它的認知或體驗 , 也請指導 阿彌陀佛 !

姓名:善聽(163.32.141.90)於99/04/30(23:27)回應

重點在“都攝六根“一句。不過平常如果沒有修持,臨終時想都攝
六根,是不可能的。同時要安住其心,把心安住,一切相皆是鏡中
物,水中月,自然能到常極光土,稍微差點也能到報土。
姓名:nono(163.30.63.247)於99/05/01(00:17)回應

錦書兄有趣。“臨終一念重要”與“平時修習重要”﹐
兩者有矛盾嗎﹖這如同爭論是平時學習重要還是高考時
重要。明擺ぴ﹐都重要。強調臨終一念的人沒說平時不
用努力呀。
林廣同意錦書兄所強調的﹕意識力量不夠大。但如果行
人屆時于心念意識全無控制力﹐就非隨業流轉不可。如
何于這時能不隨染業去﹖錦書兄所說的“平時生活中努
力”無疑是極重要極重要方法。但﹐並不只此﹐還有很
多方法可用。不過﹐不肯在平時生活中努力的人﹐別的
方法也用不成

姓名:林廣(167.76.159.30)於99/05/01(02:14)回應

錦書兄:
那我的觀點對嗎?請多指教
姓名:疑惑者(163.31.138.5)於99/05/01(08:19)回應

林廣兄,我本來就很有趣!謝謝你的誇獎!
因為將注意力投注於"臨終一念"的人們,有誰會認為隨時的一念都可
能是"臨終一念",還是認為我的"臨終一念",就是七老八十的時候?
會在平日用功嗎?又是用功什麼?今日助念文化的產生,不能說和此沒
有關係!

我是認為"擒賊先擒王","意識的控制力"是什麼?掌握此,才有控制力
可言,否則意念紛飛,無法對治,只能說說佛來佛斬,魔來魔斬,或是不
作意,任其消散等話而已!

所謂"隨業流轉","業"如流水,"識"如樹葉,想要堅固樹葉,不受水轉,
是不可能的!然而很多人都在嘗試,好吧!就去嘗試,別產生幻想症了!
疑惑者,不要太相信意識所產生的境界,清醒和不清醒是龜笑鱉沒尾!

"水流"才是重點,如能控制它,才能有所幫助!
印度思想的共同和分歧都在此,共同點在於同意"隨業流轉"(由吠陀來
的觀念),不同點在於"是什麼在隨業流轉,業是什麼,要轉向那裡...."

悉達多的思想也是建立在此架構上,只是他有獨特的見解,至少為我所
讚嘆,那就是"解脫知見"!

nono說的愣嚴經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所說的:"都攝六根,淨念相繼,
得三摩地,斯為第一",看看和"奧義書"有什麼不同?只是"大梵",改成
"淨土"而已,nono你認為呢?提供你參考!
姓名:錦書(210.62.179.51)於99/05/01(10:13)回應

呵呵呵
壽命到了儘頭﹐還要有所持著。。。
死就死﹐沒什麼啊。
姓名:(161.142.126.55)於99/05/01(23:30)回應
信箱:hooi75@hotmai.com

年青人,少年ㄟ,話別講得那麼快!
姓名:錦書(139.175.203.124)於99/05/01(23:52)回應

善聽.阿彌陀佛
平時多念佛
生死自注定
無須多擔憂
惟有念彌陀
放下一切緣
老實念彌陀
花開見彌陀
往生極樂國

姓名:學佛人(163.31.138.85)於99/05/02(00:16)回應

呵呵呵。。
我常思我隨時會死。。。
當然我是個正常人。
我常向宇宙學習。。
海擴天空。。
姓名:(161.142.110.106)於99/05/02(00:48)回應
信箱:hooi75@hotmai.com

有意思!輝哥,請說說如何向宇宙學習,我也很想向宇宙學習,
教教我吧!
姓名:錦書(210.62.179.61)於99/05/02(07:34)回應

錦書兄﹕
林廣相當讚同你的語後含意﹕時時要用功﹐
懈怠是不成的。但“臨終一念”一事未必
僅屬負面。若人能常知時刻都可能是臨終﹐
想必不敢太懈怠。助念一事﹐往者受多少
利益非林廣所知﹐但對助念者本身卻是極
好修行機會。這也別一概否定了。收錢是
另一件事。

意識實在如幻。但“意識的控制力”在見上
是偏常﹐然在實修上又是必經之路。談到這
就離不開實修了﹐且于阿牛前些天貼的題目
“睡眠”有緊密關係﹐錦書兄有心思真聊這
些內修的功夫嗎﹖修到這的人﹐見修行非要
至少有少份相應不可﹐否則鐵定會錯得離譜。

姓名:林廣(38.14.49.146)於99/05/02(10:50)回應

感謝 疑惑者 林廣 輝 學佛人 nono等諸位師兄
的指導 , 功德無量 .............. 阿彌陀佛

姓名:善聽(163.32.141.107)於99/05/02(21:44)回應

續問 錦書師兄(取自您的回應) :
『"水流"才是重點,如能控制它,才能有所幫助! 印度思想的共同和
分歧都在此,共同點在於同意"隨業流轉"(由吠陀來 的觀念),不同點
在於"是什麼在隨業流轉,業是什麼,要轉向那裡...."』
可否針對上題 , 再詳述之 ………
此外 (取自您的回應) :
nono說的愣嚴經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所說的"都攝六根,淨念相繼,
得三摩地,斯為第一",看看和"奧義書"有什麼不同?只是"大梵",改成
"淨土" 而已,nono你認為呢?提供你參考! 』
上述之言說 , 是否表示您不認同"淨土" 呢 ?
請 不厭其煩 再闡述之 ……………….

姓名:善聽(163.32.141.107)於99/05/02(21:55)回應

林廣兄,如果"臨終一念"的觀念,大眾也能同你般,就不用我贅言了!
然而平時不用功,僅求臨終助念者,可不在少數!
另外,助念一事,已然成定規,顯然對生者意義大於對往者,我也無言!
有人想聊內修部份嗎?我可是眼睛一亮喔!!!

善聽兄,"水流"問題不易解說,然而我盡力而為,有人如你般肯聽我叨
絮,就不用當初對五十多隻"鴨子"彈雷了!

人生所有一切皆為意識範圍,已是在水上的樹葉,任水流轉,不能自己,
當然包括夢境,若要依人所學來的思想,盡思想之所能要控制水流,就
如sam兄所言,"心外無法,能觀文心亦虛妄,虛妄之心能起解說痴
見?可笑!"

所以水流(即人生的走向)的控制力就不在思想,或任何意識範圍內之
事,那麼有人就會認為既然虛妄之心不能起解脫知見,然確實有解脫知
見,必然依真心,依實相起解脫知見,所以很多人又去尋找真心實相!

其實,水流就已在生命中呈現,看看自己的人生,活到現在,水流就在這
裡,你靜靜觀察你過去和未來的水流,將觀察由粗轉細,乃至觀察念念
之水流,將發現自身實處於一洪流之中,要如何因應呢?就要參考十二
因緣中的"無明,行,識"三者互動的關係,然而僅參考此仍不足以掌握,
我認為無明是一種狀態,人身處之中而不知,故稱之無明.

若知之,則當下"無明"已不能稱,而稱之"明",所以我所說水流,即是無
明,照見無明,照見水流,再說如何控制!!!因實為不易,而且又要自我
要求,不是由他人處可得便宜!

淨土之說,只能滿足人的希望,若要打破此希望,是萬萬不能,因為人多
半有常,斷二見,必要求說明死後去處,一樣在說,與其說下三途,生天
堂,不如說極樂世界!!!印度有太多神話,如果極樂世界思想可信,為何
不信"宙斯"是宇宙之主?要知印度和希臘神話是有相關的!

生命之流看自己如何因應,不要也沒有便宜可撿!
以上只是我的心得,提供你參考!
姓名:錦書(139.175.220.238)於99/05/03(03:33)回應

補充一點,阿含中常提到:
正見有兩種,一種有漏,......轉向善處; 一種無漏,.....轉向苦邊.
想想看此說之意,也可以想看看自己要的是什麼!

姓名:錦書(139.175.220.139)於99/05/03(07:25)回應

續問 錦書師兄(取自您的回應) :
所以水流(即人生的走向)的控制力就不在思想,或任何意識範圍內之
事,那麼有人就會認為既然虛妄之心不能起解脫知見,然確實有解脫
見,必然依真心,依實相起解脫知見,所以很多人又去尋找真心實相!
》》》》》》》》》……………您認為有解脫知見嗎? 如何修呢 ?
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
(取自您的回應) :
其實,水流就已在生命中呈現,看看自己的人生,活到現在,水流就這
裡,你靜靜觀察你過去和未來的水流,將觀察由粗轉細,乃至觀察念念
之水流,將發現自身實處於一洪流之中,要如何因應呢?就要參考十二
因緣中的"無明,行,識"三者互動的關係,然而僅參考此仍不足以握,
我認為無明是一種狀態,人身處之中而不知,故稱之無明.
》》》》》》》》…………
依此段之水流 , 是否為過去 ; 現在及未來自己之情況 , 為己業及
大眾共業交互之果。我已見 ; 但是卻察覺我連一些微的抵抗力都沒
有 ; 既知水流亦見水流然卻無法改變或停止它 !
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
(取自您的回應 ) :
若知之,則當下"無明"已不能稱,而稱之"明",所以我所說水流,即是
明,照見無明,照見水流,再說如何控制!!!因實為不易,而且又要自我
要求,不是由他人處可得便宜!
》》》》》》》》》………
此無始無明 ; 真能照見就變之為明嗎 ? 我雖已照見此業力之洪流
然卻有很大之無力感 ; 如此也可稱之為 明 嗎 ? 亦或是尚未澈見
無明呢 ? 可否再指導之 ……………….
十二因緣之重點應在此【無始無明】; 而此亦是一切種種造作之因
是否在日常生活行住坐臥間 , 保持念念明覺不起妄念惡念 , 使之
不會再發至身及口之造作 ; 如此對嗎 ?
(取自您的回應) :
正見有兩種,一種有漏,......轉向善處; 一種無漏,....轉向苦
》》》》…前面懂後面不懂 ;無漏不是究竟解脫嗎 ? 為何又苦呢 ?
= = = = = = = = = = = = = = = = = = = = = = = = = =
P S : 最近較忙 ; 今日才回信 , 請見諒 !……. …… ……

姓名:善聽(163.32.141.162)於99/05/06(01:03)回應

善聽師兄:
正見有兩種,一種有漏,...轉向善處; 一種無漏,...轉向苦邊!!!
是轉向苦邊,不是轉向苦!!!苦邊是什麼?是解脫,涅槃.

<你認為有解脫知見嗎?>
"當然有",不過這是藉此人生而說有,並非有一絕對存在!
<要如何修?>
既然是藉此人生而說有,當然就藉此人生修,那何謂人生?就是十八界!
記得阿含有一篇提到羅雲(佛的兒子)在度過愛玩的童年後(他當沙彌
時很調皮),主動向佛請問如何修行,佛一步一步教導,加上他本人也用
功,終於證解脫知見,可以參考此篇!

<既知水流亦見水流然卻無法改變或停止它!>
要知道水流的成因,才是知見水流,無明是水流之因,認識無明,即可使
水流轉向,至於要轉向善處,或轉向苦邊,就看你要的是什麼了!

<十二因緣之重點應在此【無始無明】>
認識無明是一段辛苦過程,因為它和行,識相關聯,若離此二,則不見之
,若輔以三十七道品和持八關齋,則有助於認識無明,行,識的關係!

記得阿含曾記載佛說未見了知佛說之法而不生大恐怖者,惟除阿羅漢,
我不知我曾經歷的恐怖稱不稱得上大恐怖,但是足以讓我記憶深刻,雖
然已經七年,我卻能知道所謂"佛說法,初中後善,善義善味,純一滿淨"
的意思!

以前總認為了解無明後應是自由自在,經歷大恐怖階段才知道完全不
是那麼一回事!"明"不是我們所習慣的,也不是我們所喜歡的,但是卻
可以幫助建立解脫知見,佛法會滅是有原因的,因為人們要的是愛,是
關懷,是穩定人類社會的力量,不是解脫知見!

善聽師兄,若你真想照見無明,可別說我沒先提醒你喔!
姓名:錦書(139.175.202.165)於99/05/06(02:27)回應
首頁:http://www.cuaufo.org.tw/

錦書兄﹕
有點想法﹐不便公開說﹐您在佛壇留我個EMAIL ADDRESS 好不好﹖
經歷大恐怖是好事﹐但還再深點更好。經歷過白紅黑顯嗎﹖行人多
在白顯或紅顯之前經歷恐怖﹐但並非人人經歷。

姓名:林廣(167.76.159.30)於99/05/06(06:38)回應

林廣兄!
我的E-mail是....
bookchen@tpts4.seed.net.tw
bookchen@ms2.seeder.net
有話請說.......
姓名:錦書(139.175.56.228)於99/05/06(06:53)回應
信箱:bookchen@tpts4.seed.net.tw

續問 錦書師兄(取自您的回應) :
我卻能知道所謂"佛說法,初中後善,善義善味,純一滿淨" 的意思!
》》》》》》》》》……………… 可否細述呢 ?
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
(取自您的回應) :
善聽師兄,若你真想照見無明,可別說我沒先提醒你喔!
》》》》》》》》》……………
一個已經死過 , 且不再畏懼死亡之人 , 應不會畏懼照見無明吧 ?
我只希望能早日了解 , 解脫知見 ; 解脫之道 請慈悲指導之 !

姓名:善聽(163.32.142.37)於99/05/08(00:11)回應

善聽師兄!
聽你言說,你是死過又回來,而且"已不再畏懼死亡",怎麼又是.....
我不是說這種初發的心不好,而是難道一定要在經歷過困頓才能用心?
因為如果不能放下這種"死過又回來"的觀念(相不相信,這會令你更執
著,因為人是容易受行為影響的),可能又會誤會我的意思了!

等你淡化你曾死過的觀念,將觀念回復一般狀態,依平常心態來討論,
才能對你有益,其實你若不說,我也不知,網路討論就是如此,所以誤會
才會不斷,某人說一句不清不楚,他人就讚嘆要命,不然就嗤之以鼻,還
有什麼辦法呢?

"佛說法,初中後善,善義善味,純一滿淨",很簡單,就是佛想傳達的訊
息,從頭到尾,都是恰到好處,學生感受的,也都恰到好處,沒有不一樣,
記得阿含曾記載,有人向很多佛弟子問同一題目,最後再問佛此一題目
,結果所有人的回答都是一樣,令那人深覺奇特!

或許有人認為,都是佛教的,都講一樣,有什麼奇特?那不成了一言堂?
不是這樣,因為如果佛所要表達的東西原本就很明確,弟子也很明確知
道,那說的就是相同,如同你問所有看過"奇異果"樣子的人,會有不一
樣的答案嗎?如果有,一定會被吐槽的!
姓名:錦書(139.175.202.88)於99/05/08(09:27)回應
首頁:http://www.cuaufo.org.tw/

平常心 ; 我可能還不到那個境界 , 但我的言說 , 應該不算偏
激吧 ? 至於之前的死亡話題 , 只是個事件 , 且已有一段時日了 ;
請錦書師兄不必掛心 ; 也謝謝您種種的指導 . . . .阿彌陀佛
姓名:善聽(163.32.142.23)於99/05/09(01:57)回應

善聽師兄,確實,從此主題一開始,我只見你確實有心,而不見偏激,
為我的多慮向你致歉!!!

告訴你,我的一些心路歷程吧!
我也曾希望能早日了解,而一直努力探索,爾後發現從前所學在我心中
形成障礙,所以放棄以前所學,當自己是初學者從頭學起,如何從頭學
起?即不高談闊論,不急於求證,將解脫知見當成一輩子的事,由於當時
不過26歲,想我還年輕,雖不急求證,但是仍要一步步摸索前進!

知道我目前所言的心得是從那裡開始嗎?
是分為二部分,於行走間見一切靜止,於禪坐間見一切移動,而不見我
的存在,因為"我"是"一切",所以靜止時靜止,移動時移動,在此之外,
更無可見之人,所見之心,由此再觀察十八界其餘,亦復如是!知道這時
我幾歲?還是26歲!

然而就我目前所知,這還只是初步,僅提供你參考!
姓名:錦書(139.175.56.228)於99/05/10(02:19)回應

錦書師兄您言重了 ! 道歉承何敢當 ; 倒是我要好好的
謝謝您 , 感謝您的教導。您現在應不只26歲吧 ? 若真是那
我真該好好地自我反省努力了 !
從言談中了解您在修行方面甚有所得 , 可否請您談談您
在修行方面之時間分配呢 ?
再次感謝您 . .. . . .. . . . . . . . . . 阿彌陀佛
- - - - - -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
P S : 遲至今日才回應 請見諒 . . . .

姓名:善聽(139.175.3.99)於99/05/13(01:15)回應

回佛法討論室精華集